互联网+年俗,传统春节迎来新挑战
互联网+年俗,传统春节迎来新挑战
2018-02-09 147
      转眼又要到一年一度的春节了,相信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回到家或者在返程的路上了。在记忆中,春节是我们中国最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进入,春节传统年俗的地位正在被挑战,新的过年方式已经成为新的主流。


      最显著的变化是,原先的赶庙会集市被网上集市(网购)所代替了,传统的走亲访友百年被微信拜年、视频拜年代替了,包红包被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代替了。并且又在这些新兴过年方式上又衍生除了全民参与的互动活动,比如支付宝的扫福,今日头条的集十二生肖之类。互联网带来的新花样越来越多了。



      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已经基本找不到传统年俗的影子了,传统年俗越来越不被大家重视,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有人说传统年俗不能少,互联网+年俗冲击太大


      有人指出,传统年俗是一种仪式感,缺少了这种仪式感,会渐渐失去鲜活的生命力。互联网式拜年虽然看上去把你我拉近了,但却把你我的心拉远了。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却个个都成了“低头族”,沉迷于手机红包,亲情得到了冷落。


      也有人说互联网+是一种新意,让过年更具时代感


      也有人认为数字化让年俗有了更新的表达,在朋友圈上晒晒年夜饭、在群里抢抢红包,联络下久未联络的老同学,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传统的年俗有了更广博的共享空间,激发出活力和新鲜感。因此没有必要因互联网对于传统年俗的改变过于感伤,更没必要固守旧俗。



      其实互联网只是工具,新年俗同样会是一种沉淀,互联网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聚合、连接,这个和传统年俗想表达的是契合的。无论是和家人守岁、吃年夜饭,还是在微信上拜年、抢红包,人们只是想表达的是自己对年的感受。


      春节的主体是人,传统年俗和互联网+年俗的碰撞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更是取决于使用互联网的人。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如何用好它,让年味变得更浓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用互联网去丰富传统年俗去延续传统年俗才是我们应该要做的,而非将两者放在对立面上。也许几百年后我们眼中的新年俗也会变成我们子孙辈眼中的旧年俗呢。


      最后祝大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哦~



上一篇 下一篇